动态规划设计:最长递增子序列

读完本文,你不仅学会了算法套路,还可以顺便解决如下题目:

LeetCode 力扣 难度
300. 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 300. 最长递增子序列 🟠
354. Russian Doll Envelopes 354. 俄罗斯套娃信封问题 🔴

———–

也许有读者看了前文 动态规划详解,学会了动态规划的套路:找到了问题的「状态」,明确了 dp 数组/函数的含义,定义了 base case;但是不知道如何确定「选择」,也就是找不到状态转移的关系,依然写不出动态规划解法,怎么办?

不要担心,动态规划的难点本来就在于寻找正确的状态转移方程,本文就借助经典的「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」来讲一讲设计动态规划的通用技巧:数学归纳思想

最长递增子序列(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,简写 LIS)是非常经典的一个算法问题,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动态规划解法,时间复杂度 O(N^2),我们借这个问题来由浅入深讲解如何找状态转移方程,如何写出动态规划解法。比较难想到的是利用二分查找,时间复杂度是 O(NlogN),我们通过一种简单的纸牌游戏来辅助理解这种巧妙的解法。

力扣第 300 题「 最长递增子序列」就是这个问题:

输入一个无序的整数数组,请你找到其中最长的严格递增子序列的长度,函数签名如下:

int lengthOfLIS(int[] nums);
// 注意:cpp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int lengthOfLIS(vector<int>& nums);
# 注意:python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#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def lengthOfLIS(nums: List[int]) -> int:
// 注意:go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func lengthOfLIS(nums []int) int {}
// 注意:javascript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var lengthOfLIS = function(nums) {
  // function body here
};

比如说输入 nums=[10,9,2,5,3,7,101,18],其中最长的递增子序列是 [2,3,7,101],所以算法的输出应该是 4。

注意「子序列」和「子串」这两个名词的区别,子串一定是连续的,而子序列不一定是连续的。下面先来设计动态规划算法解决这个问题。

一、动态规划解法

动态规划的核心设计思想是数学归纳法。

相信大家对数学归纳法都不陌生,高中就学过,而且思路很简单。比如我们想证明一个数学结论,那么我们先假设这个结论在 k < n 时成立,然后根据这个假设,想办法推导证明出 k = n 的时候此结论也成立。如果能够证明出来,那么就说明这个结论对于 k 等于任何数都成立。

类似的,我们设计动态规划算法,不是需要一个 dp 数组吗?我们可以假设 dp[0...i-1] 都已经被算出来了,然后问自己:怎么通过这些结果算出 dp[i]

直接拿最长递增子序列这个问题举例你就明白了。不过,首先要定义清楚 dp 数组的含义,即 dp[i] 的值到底代表着什么?

我们的定义是这样的:dp[i] 表示以 nums[i] 这个数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

为什么这样定义呢?这是解决子序列问题的一个套路,后文 动态规划之子序列问题解题模板 总结了几种常见套路。你读完本章所有的动态规划问题,就会发现 dp 数组的定义方法也就那几种。

根据这个定义,我们就可以推出 base case:dp[i] 初始值为 1,因为以 nums[i] 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起码要包含它自己。

举两个例子:

这个 GIF 展示了算法演进的过程:

根据这个定义,我们的最终结果(子序列的最大长度)应该是 dp 数组中的最大值。

int res = 0;
for (int i = 0; i < dp.length; i++) {
    res = Math.max(res, dp[i]);
}
return res;

读者也许会问,刚才的算法演进过程中每个 dp[i] 的结果是我们肉眼看出来的,我们应该怎么设计算法逻辑来正确计算每个 dp[i] 呢?

这就是动态规划的重头戏,如何设计算法逻辑进行状态转移,才能正确运行呢?这里需要使用数学归纳的思想:

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了 dp[0..4] 的所有结果,我们如何通过这些已知结果推出 dp[5]

根据刚才我们对 dp 数组的定义,现在想求 dp[5] 的值,也就是想求以 nums[5] 为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。

nums[5] = 3,既然是递增子序列,我们只要找到前面那些结尾比 3 小的子序列,然后把 3 接到这些子序列末尾,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递增子序列,而且这个新的子序列长度加一

nums[5] 前面有哪些元素小于 nums[5]?这个好算,用 for 循环比较一波就能把这些元素找出来。

以这些元素为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是多少?回顾一下我们对 dp 数组的定义,它记录的正是以每个元素为末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。

以我们举的例子来说,nums[0]nums[4] 都是小于 nums[5] 的,然后对比 dp[0]dp[4] 的值,我们让 nums[5] 和更长的递增子序列结合,得出 dp[5] = 3

for (int j = 0; j < i; j++) {
    if (nums[i] > nums[j]) {
        dp[i] = Math.max(dp[i], dp[j] + 1);
    }
}

i = 5 时,这段代码的逻辑就可以算出 dp[5]。其实到这里,这道算法题我们就基本做完了。

读者也许会问,我们刚才只是算了 dp[5] 呀,dp[4], dp[3] 这些怎么算呢?类似数学归纳法,你已经可以算出 dp[5] 了,其他的就都可以算出来:

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    for (int j = 0; j < i; j++) {
        // 寻找 nums[0..j-1] 中比 nums[i] 小的元素
        if (nums[i] > nums[j]) {
            // 把 nums[i] 接在后面,即可形成长度为 dp[j] + 1,
            // 且以 nums[i] 为结尾的递增子序列
            dp[i] = Math.max(dp[i], dp[j] + 1);
        }
    }
}

结合我们刚才说的 base case,下面我们看一下完整代码:

int lengthOfLIS(int[] nums) {
    // 定义:dp[i] 表示以 nums[i] 这个数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
    int[] dp = new int[nums.length];
    // base case:dp 数组全都初始化为 1
    Arrays.fill(dp, 1);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        for (int j = 0; j < i; j++) {
            if (nums[i] > nums[j]) 
                dp[i] = Math.max(dp[i], dp[j] + 1);/**<extend up -300><img src="/algo/images/最长递增子序列/7.jpeg"> */
        }
    }
    
    int res = 0;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dp.length; i++) {
        res = Math.max(res, dp[i]);
    }
    return res;
}
// 注意:cpp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int lengthOfLIS(vector<int>& nums) {
    // 定义:dp[i] 表示以 nums[i] 这个数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
    vector<int> dp(nums.size(), 1);
    // base case:dp 数组全都初始化为 1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size(); i++) {
        for (int j = 0; j < i; j++) {
            if (nums[i] > nums[j]) 
                dp[i] = max(dp[i], dp[j] + 1);/**<extend up -300><img src="/algo/images/最长递增子序列/7.jpeg"> */
        }
    }
    
    int res = 0;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dp.size(); i++) {
        res = max(res, dp[i]);
    }
    return res;
}
# 注意:python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#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def lengthOfLIS(nums: List[int]) -> int:
    # 定义:dp[i] 表示以 nums[i] 这个数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
    dp = [1] * len(nums)
    for i in range(len(nums)):
        for j in range(i):
            if nums[i] > nums[j]:
                dp[i] = max(dp[i], dp[j] + 1) # <extend up -300><img src="/algo/images/最长递增子序列/7.jpeg"> #

    res = 0
    for i in range(len(dp)):
        res = max(res, dp[i])
    return res
// 注意:go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func lengthOfLIS(nums []int) int {
    // 定义:dp[i] 表示以 nums[i] 这个数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
    dp := make([]int, len(nums))
    // base case:dp 数组全都初始化为 1
    for i := range dp {
        dp[i] = 1
    }
    for i := 0; i < len(nums); i++ {
        for j := 0; j < i; j++ {
            if nums[i] > nums[j] {
                dp[i] = max(dp[i], dp[j] + 1)/**<extend up -300><img src="/algo/images/最长递增子序列/7.jpeg"> */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
    res := 0
    for i := range dp {
        res = max(res, dp[i])
    }
    return res
}

func max(a, b int) int {
    if a > b {
        return a
    }
    return b
}
// 注意:javascript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var lengthOfLIS = function(nums) {
    // 定义: dp[i] 表示以 nums[i] 这个数结尾的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
    let dp = new Array(nums.length).fill(1);
    // base case: dp 数组全都初始化为 1
    
    for (le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        for (let j = 0; j < i; j++) {
            if (nums[i] > nums[j]) {
                dp[i] = Math.max(dp[i], dp[j] + 1)/**<extend up -300><img src="/algo/images/最长递增子序列/7.jpeg"> */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
    let res = 0;
    for (let i = 0; i < dp.length; i++) {
        res = Math.max(res, dp[i]);
    }
    return res;
};

🌟 代码可视化动画 🌟

至此,这道题就解决了,时间复杂度 O(N^2)。总结一下如何找到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关系:

1、明确 dp 数组的定义。这一步对于任何动态规划问题都很重要,如果不得当或者不够清晰,会阻碍之后的步骤。

2、根据 dp 数组的定义,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思想,假设 dp[0...i-1] 都已知,想办法求出 dp[i],一旦这一步完成,整个题目基本就解决了。

但如果无法完成这一步,很可能就是 dp 数组的定义不够恰当,需要重新定义 dp 数组的含义;或者可能是 dp 数组存储的信息还不够,不足以推出下一步的答案,需要把 dp 数组扩大成二维数组甚至三维数组。

目前的解法是标准的动态规划,但对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来说,这个解法不是最优的,可能无法通过所有测试用例了,下面讲讲更高效的解法。

二、二分查找解法

这个解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logN),但是说实话,正常人基本想不到这种解法(也许玩过某些纸牌游戏的人可以想出来)。所以大家了解一下就好,正常情况下能够给出动态规划解法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
根据题目的意思,我都很难想象这个问题竟然能和二分查找扯上关系。其实最长递增子序列和一种叫做 patience game 的纸牌游戏有关,甚至有一种排序方法就叫做 patience sorting(耐心排序)。

为了简单起见,后文跳过所有数学证明,通过一个简化的例子来理解一下算法思路。

首先,给你一排扑克牌,我们像遍历数组那样从左到右一张一张处理这些扑克牌,最终要把这些牌分成若干堆。

处理这些扑克牌要遵循以下规则

只能把点数小的牌压到点数比它大的牌上;如果当前牌点数较大没有可以放置的堆,则新建一个堆,把这张牌放进去;如果当前牌有多个堆可供选择,则选择最左边的那一堆放置。

比如说上述的扑克牌最终会被分成这样 5 堆(我们认为纸牌 A 的牌面是最大的,纸牌 2 的牌面是最小的)。

为什么遇到多个可选择堆的时候要放到最左边的堆上呢?因为这样可以保证牌堆顶的牌有序(2, 4, 7, 8, Q),证明略。

按照上述规则执行,可以算出最长递增子序列,牌的堆数就是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,证明略。

我们只要把处理扑克牌的过程编程写出来即可。每次处理一张扑克牌不是要找一个合适的牌堆顶来放吗,牌堆顶的牌不是有序吗,这就能用到二分查找了:用二分查找来搜索当前牌应放置的位置。

前文 二分查找算法详解 详细介绍了二分查找的细节及变体,这里就完美应用上了,如果没读过强烈建议阅读。

int lengthOfLIS(int[] nums) {
    int[] top = new int[nums.length];
    // 牌堆数初始化为 0
    int piles = 0;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        // 要处理的扑克牌
        int poker = nums[i];

        /***** 搜索左侧边界的二分查找 *****/
        int left = 0, right = piles;
        while (left < right) {
            int mid = (left + right) / 2;
            if (top[mid] > poker)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;
            } else if (top[mid] < poker) {
                left = mid + 1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
        
        // 没找到合适的牌堆,新建一堆
        if (left == piles) piles++;
        // 把这张牌放到牌堆顶
        top[left] = poker;
    }
    // 牌堆数就是 LIS 长度
    return piles;
}
// 注意:cpp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// 最长递增子序列
int lengthOfLIS(vector<int>& nums) {
    int piles = 0;    // 牌堆数初始化为 0
    vector<int> top(nums.size());   // 牌堆数组 top
    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size(); i++) {
        int poker = nums[i];    // 要处理的扑克牌

        /***** 搜索左侧边界的二分查找 *****/
        int left = 0, right = piles;    // 搜索区间为 [left, right)
        while (left < right) {
            int mid = (left + right) / 2;    // 防溢出
            if (top[mid] > poker)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;
            } else if (top[mid] < poker) {
                left = mid + 1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

        // 没找到合适的牌堆,新建一堆
        if (left == piles) piles++;
        // 把这张牌放到牌堆顶
        top[left] = poker;
    }
    // 牌堆数就是 LIS 长度
    return piles;
}
# 注意:python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#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def lengthOfLIS(nums: List[int]) -> int:
    top = [0 for _ in range(len(nums))]  # 牌顶数组初始化为 0
    piles = 0  # 牌堆数初始化为 0
    for i in range(len(nums)):
        poker = nums[i]  # 要处理的扑克牌

        /***** 搜索左侧边界的二分查找 *****/
        left, right = 0, piles
        while left < right:
            mid = (left + right) // 2
            if top[mid] > poker: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
            elif top[mid] < poker:
                left = mid + 1
    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
        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

        # 没找到合适的牌堆,新建一堆
        if left == piles:
            piles += 1

        # 把这张牌放到牌堆顶
        top[left] = poker

    # 牌堆数就是 LIS 长度
    return piles
// 注意:go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func lengthOfLIS(nums []int) int {
    top := make([]int, len(nums))
    // 牌堆数初始化为 0
    piles := 0
    for i := 0; i < len(nums); i++ {
        // 要处理的扑克牌
        poker := nums[i]

        /***** 搜索左侧边界的二分查找 *****/
        left, right := 0, piles
        for left < right {
            mid := (left + right) / 2
            if top[mid] > poker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
            } else if top[mid] < poker {
                left = mid + 1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

        // 没找到合适的牌堆,新建一堆
        if left == piles {
            piles++
        }
        // 把这张牌放到牌堆顶
        top[left] = poker
    }
    // 牌堆数就是 LIS 长度
    return piles
}
// 注意:javascript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var lengthOfLIS = function(nums) {
    var top = new Array(nums.length).fill(0);
    // 牌堆数初始化为 0
    var piles = 0;
    for (var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        // 要处理的扑克牌
        var poker = nums[i];
        /***** 搜索左侧边界的二分查找 *****/
        var left = 0, right = piles;
        while (left < right) {
            var mid = Math.floor((left + right) / 2);
            if (top[mid] > poker)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;
            } else if (top[mid] < poker) {
                left = mid + 1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id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
        
        // 没找到合适的牌堆,新建一堆
        if (left == piles) piles++;
        // 把这张牌放到牌堆顶
        top[left] = poker;
    }
    // 牌堆数就是 LIS 长度
    return piles;
};


🎃 代码可视化动画 🎃

至此,二分查找的解法也讲解完毕。

这个解法确实很难想到。首先涉及数学证明,谁能想到按照这些规则执行,就能得到最长递增子序列呢?其次还有二分查找的运用,要是对二分查找的细节不清楚,给了思路也很难写对。

所以,这个方法作为思维拓展好了。但动态规划的设计方法应该完全理解:假设之前的答案已知,利用数学归纳的思想正确进行状态的推演转移,最终得到答案。

三、拓展到二维

我们看一个经常出现在生活中的有趣问题,力扣第 354 题「 俄罗斯套娃信封问题」,先看下题目:

这道题目其实是最长递增子序列的一个变种,因为每次合法的嵌套是大的套小的,相当于在二维平面中找一个最长递增的子序列,其长度就是最多能嵌套的信封个数

前面说的标准 LIS 算法只能在一维数组中寻找最长子序列,而我们的信封是由 (w, h) 这样的二维数对形式表示的,如何把 LIS 算法运用过来呢?

读者也许会想,通过 w × h 计算面积,然后对面积进行标准的 LIS 算法。但是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样不行,比如 1 × 10 大于 3 × 3,但是显然这样的两个信封是无法互相嵌套的。

这道题的解法比较巧妙:

先对宽度 w 进行升序排序,如果遇到 w 相同的情况,则按照高度 h 降序排序;之后把所有的 h 作为一个数组,在这个数组上计算 LIS 的长度就是答案

画个图理解一下,先对这些数对进行排序:

然后在 h 上寻找最长递增子序列,这个子序列就是最优的嵌套方案:

那么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找到可以互相嵌套的信封序列呢?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:

首先,对宽度 w 从小到大排序,确保了 w 这个维度可以互相嵌套,所以我们只需要专注高度 h 这个维度能够互相嵌套即可。

其次,两个 w 相同的信封不能相互包含,所以对于宽度 w 相同的信封,对高度 h 进行降序排序,保证二维 LIS 中不存在多个 w 相同的信封(因为题目说了长宽相同也无法嵌套)。

下面看解法代码:

// envelopes = [[w, h], [w, h]...]
public int maxEnvelopes(int[][] envelopes) {
    int n = envelopes.length;
    // 按宽度升序排列,如果宽度一样,则按高度降序排列
    Arrays.sort(envelopes, new Comparator<int[]>() 
    {
        public int compare(int[] a, int[] b) {
            return a[0] == b[0] ? 
                b[1] - a[1] : a[0] - b[0];
        }
    });
    // 对高度数组寻找 LIS
    int[] height = new int[n];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
        height[i] = envelopes[i][1];

    return lengthOfLIS(height);
}

int lengthOfLIS(int[] nums) {
    // 见前文
}
// 注意:cpp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int maxEnvelopes(vector<vector<int>>& envelopes) {
    int n = envelopes.size();
    // 按宽度升序排列,如果宽度一样,则按高度降序排列
    sort(envelopes.begin(), envelopes.end(), 
         [](vector<int>& a, vector<int>& b) {
             return a[0] == b[0] ?
             b[1] - a[1] : a[0] - b[0];
             });

    // 对高度数组寻找 LIS
    vector<int> height(n);
    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
        height[i] = envelopes[i][1];

    return lengthOfLIS(height);
}

int lengthOfLIS(vector<int>& nums) {
    // 见前文
}
# 注意:python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#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from typing import List, Tuple
def maxEnvelopes(envelopes: List[Tuple[int, int]]) -> int:
    n = len(envelopes)
    # 按宽度升序排列,如果宽度一样,则按高度降序排列
    envelopes.sort(key=lambda x: (x[0],-x[1]))
    # 对高度数组寻找 LIS
    height = [envelope[1] for envelope in envelopes]
    return lengthOfLIS(height)

def lengthOfLIS(nums: List[int]) -> int:
    # 见前文
// 注意:go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// envelopes = [[w, h], [w, h]...]
func maxEnvelopes(envelopes [][]int) int {
    n := len(envelopes)
    // 按宽度升序排列,如果宽度一样,则按高度降序排列
    sort.Slice(envelopes, func(i, j int) bool {
        return envelopes[i][0] < envelopes[j][0] ||
            envelopes[i][0] == envelopes[j][0] && envelopes[i][1] > envelopes[j][1]
    })
    // 对高度数组寻找 LIS
    height := make([]int, n)
    for i := 0; i < n; i++ {
        height[i] = envelopes[i][1]
    }
    return lengthOfLIS(height)
}

func lengthOfLIS(nums []int) int {
    // 见前文
}
// 注意:javascript 代码由 chatGPT🤖 根据我的 java 代码翻译,旨在帮助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算法逻辑。
// 本代码还未经过力扣测试,仅供参考,如有疑惑,可以参照我写的 java 代码对比查看。

/**
 * envelopes = [[w, h], [w, h]...]
 */
var maxEnvelopes = function(envelopes) {
    var n = envelopes.length;

    // 按宽度升序排列,如果宽度一样,则按高度降序排列
    envelopes.sort(function(a, b) {
        if (a[0] === b[0]) {
            return b[1] - a[1]; // 高度降序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return a[0] - b[0]; // 宽度升序
        }
    });

    // 对高度数组寻找 LIS
    var height = new Array(n);
    for (var i = 0; i < n; i++) {
        height[i] = envelopes[i][1];
    }

    return lengthOfLIS(height);
};

/**
 * @param {number[]} nums
 * @return {number}
 */
var lengthOfLIS = function(nums) {
    // Implementation code
};

为了清晰,我将代码分为了两个函数, 你也可以合并,这样可以节省下 height 数组的空间。

由于增加了测试用例,这里必须使用二分搜索版的 lengthOfLIS 函数才能通过所有测试用例。这样的话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logN),因为排序和计算 LIS 各需要 O(NlogN) 的时间,加到一起还是 O(NlogN);空间复杂度为 O(N),因为计算 LIS 的函数中需要一个 top 数组。

接下来可阅读:


引用本文的题目

安装 我的 Chrome 刷题插件 点开下列题目可直接查看解题思路:

LeetCode 力扣
1425. Constrained Subsequence Sum 1425. 带限制的子序列和
256. Paint House🔒 256. 粉刷房子🔒
368. Largest Divisible Subset 368. 最大整除子集
- 剑指 Offer II 091. 粉刷房子

引用本文的文章

_____________

《labuladong 的算法小抄》已经出版,关注公众号查看详情;后台回复关键词「进群」可加入算法群;回复「全家桶」可下载配套 PDF 和刷题全家桶

共同维护高质量学习环境,评论礼仪见这里,违者直接拉黑不解释